天美麻花果冻糖心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长江知识产权沙龙”顺利启幕

来源:华中大法律网 阅读:发布时间:2014-11-17编辑:

在天美麻花果冻糖心俞江院长、曹海晶书记、郑友德教授、韦之教授的共同倡导下,2014年11月14日长江知识产权沙龙第一次活动在光谷广场颁翱厂罢础咖啡馆顺利启幕。本沙龙旨在为华中地区的同行们打造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成为华中地区知识产权法学圈月度开放的学术聚会,业内学者、法官、公务员、律师及博士生等均可自由参与。

沙龙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伴随着醇厚的咖啡香味悄然启幕。在第一时段自由交流活动中,天美麻花果冻糖心韦之教授、郑平安教授、范长军博士、滕锐博士、李薇薇博士、李雅琴讲师、马秋芬博士生、牛萌硕士生,管理学院袁晓东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唐昭红副教授及两名硕士生,中伦(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东晓律师,中伦(武汉)律师事务所张曙光律师,湖北元申律师事务所张家松律师,湖北朴诺律师事务所周家奇律师,北京大成(武汉)律师事务所何丹律师等20余人,叁五围坐,各抒己见,共同评介国内外近期学术与实践动态,加强了学界与实务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第二时段则特邀中伦(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东晓律师进行主题发言,探讨“资深知识产权律师的困惑”,聚焦于”中国现实司法环境下的律师价值与作用”。马东晓律师曾任海尔集团法律总监,也曾成功代理唯冠科技与美国苹果公司“滨笔础顿”商标案件和奇瑞汽车公司与腾讯科技公司“蚕蚕”商标案件。作为一名资深知识产权律师,他感受到信息数据时代和互联网平台对律师执业的挑战,思考着如何让律师业务突破目前的体制障碍,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同时,中国律师相较之其他发达国家律师而言,在执业范围之外可以从事的工作太局限,只能尽其所能参与律师协会和一些公益性基金会的工作。

这一话题引起参与活动的律师们的广泛共鸣。湖北元申所的张家松律师则用了终点目标和途径目标的比喻化解了对于律师执业目标的困惑,并现身说法,认为资深知识产权律师应当是最接近法律和专业知识的律师,因为知识产权本身的特性,知识产权庭的法官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较高,因此要求代理律师的专业素养更高,在案例诉讼过程中与法官之间的专业互动更为直接,互相学习;但同时,法官有时也会混淆律师的身份,将律师看作当事人而不是代理人。其实,律师和法官都是法律工作者,其工作的重点都是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应当支持哪一方当事人的主张和观点。

律师们的共识是知识产权律师的数量多寡与各地方知识产权资源的多少直接相关,也就是经济(产业)集聚程度密切相关。大陆法系国家的知识产权律师大多集中在首都和重点工业城市,如日本的东京、大阪,德国的柏林和法兰克福;英美法系国家的知识产权律师则大多聚集于相关知识产权法庭所在地。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也是大陆法系特点,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广东省,因此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试点也在前述叁个地方展开,日后必将影响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

随着经济和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引出下一个话题: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究竟应当培养怎样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资深律师们均深有感触的是,由于律师执业起步阶段的收入太低,无法留住优秀人才,而武汉知识产权学界实力雄厚,但知识产权执业律师队伍并不庞大,在全国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同时,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无法实现知识产权律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这也导致目前社会(产业)人才需求缺口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之间的差距。张家松律师认为,其症结在于目前的知识产权教育有些不接地气,因为教育是教育部规划的,而需求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市场又被技术、行业、产业等不同因素影响着,瞬息万变。他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例,提出目前高校的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应当着眼于专业问题、行业问题和产业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向、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教师教授其法律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其关注不同行业的特殊性,了解产业链上不同产业环节的特征,以便在未来执业过程中更能适应社会和产业需求。对此,韦之教授回应称,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人、学校和社会合力培养,未来高校在探讨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应多了解社会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更接地气;而律师协会组织、行业协会组织、公司和律师事务所也应多承担人才培养方面的社会责任,共同努力培养优秀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齐头并进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此外,与会人员还就武汉知识产权法院的受案率、判赔数额和审判程序进行了专业且深入的探讨。

叁个小时的时间匆匆而过,咖啡余味尚存,本次沙龙却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轻松而热烈的讨论,活动圆满成功,让我们开始期待下一次周五的午后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