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果冻糖心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 |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时代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听听着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怎么说

来源: 阅读:发布时间:2019-05-07编辑:郑伟

近日,我院在梧桐语问学中心举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部召集人、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吉林大学、浙江大学资深教授张文显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张文显教授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法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前的“全面苏化”、“一落千丈”、“全面衰败”,到改革开放后的“恢复重建”、“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到如今,法学学科在整个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和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张文显教授指出,我国法学学科的发展正不断走向世界前列,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英美模式和欧洲模式已成世界叁足鼎立之势。

张文显教授接着谈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大力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建设”这个主题意义重大。“中国特色”是中国法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政治定位和科学定位,即“中国特色”既是一个政治命题、政治话语,也是一个科学命题、科学话语,不要单纯地把“中国特色”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张文显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实践,坚持法学的中国标准,以中国的立场、标准、方案来对接法学的学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既不是跟在西方法学教育后面亦步亦趋,也不得脱离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去建构一套纯学术的体系。

民族性中华法治文明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我们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有五千多年的法治文明史。从春秋、先秦一直到清末,从清末法治现代化的探索到今天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华法治文明没有断裂,而是薪火相传,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如此深厚的法治文明底蕴是我们鲜明的民族优势,在这样的底蕴下建设法学学科,也必然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时代性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是回应时代需求、引领时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法学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时代。新时代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质量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求中,最重要的六项需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都与法学密切相关。所以,新时代,需要建立一个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法学学科。

开放性中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背景下,必须要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首先要做一个在法治上负责任的大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治理规则建设,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引领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法学的开放性是必然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法学学科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思想、理论运用到法学建设,用我们法学建设的成就和成果巩固中国共产党长久执政。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和最鲜明的优势,也是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优势所在。

张文显教授指出,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和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法学人才作为法学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既要重视法治制度规范,又要把讲政治、讲法治结合起来。要大力发展新兴学科,把华中科技大学的理工医管优势和科技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理科强校发展法学学科的优势。

张文显教授还谈到,法学学科体系的建设要坚持科学和法治的结合,并在科学和法治的轨道上,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体系的建设。而彰显中国特色就是要创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应当是世界一流的。中国法学学科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法学学科如何建设已作出明确指示,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我们法学人不能辜负党中央、总书记对我们的重托,必须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学体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法学人才来积极回应总书记的号召,给总书记和党中央交一个满意的答卷。

讲座结束后,汪习根院长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向张文显教授的精彩演讲和亲临指导表示诚挚感谢。他谈到,张文显教授作为法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者之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这一目标,从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全面阐释了新时代法学学科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根本特征与实践路径,为我们展示了新时代法学学科体系建设的美丽图景,对推进我院法学学科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